秦漢宋雨薇 作品

第1014章

    

WWW.biquge775.com

“中醫不是來治病的,是來養生、治人的,第一是治人,第二是治病。

清代的錢大釗也提到,‘不服藥為中醫’。

“這裡講的“中醫”都不是現在意義上的中醫,而是華夏傳統意義上中醫的概念,是上醫、中醫、下醫中的一個“上醫治國,中醫治人,下醫治病”,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將病,下醫治已病。

“這箇中醫就是中道,就是保持中庸平和的狀態。

我們養生也是求一箇中道,就是中正平和。

秦漢深感這些學中醫的學生的狀態,很多知識知道的不少,但是因為教育的原因,讓他們真正能懂得醫理的卻很少,現在秦漢就好像在給他們增加地基的堅實度!

“秦醫生,我聽您剛纔所說的是不是所言中醫更多的時候是要實踐一些理念,而不僅僅是治療?”

這時坐在前排的一個教授,舉手提問道。

秦漢冇有看對方,他知道這樣的人可能是在國外留學回來的,基本上腦子裡全都是西方的思維模式。

不過既然是學術性上的探討,秦漢自然也不會無故發脾氣,笑著說道:

“不知道你可否聽過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‘生生之學’?”

聽見秦漢的反問,那教授點點頭,他並不是難為秦漢,他隻是有些疑惑而已,隨即答道:“聽過。

“老師,給我們講解一下吧!”下邊的學生聽見知道也是好奇的問道。

秦漢聽見那教授如此說,就知道對方並冇有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。

於是點了點頭,說道:“剛纔我所說的一種理論全部都是在說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“生生之學”。

後一個“生”,是生命,前麵的一個“生”是動詞,用來加強後麵的“生”,即如何能夠延續生命,讓人活的更健康長久。

關於中醫的定位,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被定義成“生生之具”,是維護生命健康美好的各種工具和方法。

又有言之,醫補不如食補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秦漢這邊在中醫大正在講課,仲萬山卻是來到了秦氏醫館,看著站在門前的仲元良,仲萬山瞬間氣就不打一處來。

仲元良回來三天了,如果不是剛纔自己給張鶴年打電話詢問張雅琳的身體情況,他壓根就不知道仲元良已經回來了。

看著仲萬山怒氣沖沖的樣子,仲元良急忙陪著笑說道:“爺爺,您來了!快進來!”

隨後又轉身對著張雅琳喊道:“媳婦,給老爺子泡杯茶。

”一邊說著還不斷的給張雅琳打著眼色。

張雅琳瞬間就明白了仲元良的意思,急忙起身來到門口,剛要說話,仲萬山卻是說道:“慢點!慢點!現在身子不像是小姑娘了,注意著點,泡茶就不必了,我辦完事就走!快回去歇著。

隨即仲萬山對著仲元良說道:“跟我去趟後花園!”

等到兩人走進後花園後,醫館大廳裡的人就聽見一陣呼哈的聲音,大約十幾分鐘後,仲萬山一臉得意的回到大廳,留下一句:“晚上回家吃飯!”就離開了。

http://m.biquge775.com